《儒家“德行伦理”与中国伦理形态的现代建构》,载《哲学研究》, 2017年第9期。
《从“契约”事件看儒家的诚信之辨》,载《哲学研究》,2016第1期。
《情感·人伦·秩序——解码先秦儒家情论中的秩序情结》,载《哲学研究》,2011年第12期。
《朝向生命共生:儒家师生之“乐”教育学解读》,载《教育研究》,2021第1期。
《“四民”论转向与社会责任的主体建构》,载《光明日报》(理论版),2021年2月24日。
《儒家道论转向中道德主体建构的演进逻辑——以《周易·系辞上》中三个道论命题的诠释史为中心》,载《江海学刊》,2021年第5期。
《再论儒家德行伦理学:与黄勇先生商榷》,载《东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 2021年第3期。
《”大德”的历史意蕴与当代建构》,载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》,2021年第1期。
《2020年文化保守主义的新动向》,载《人民论坛》,2021第3期。
《榜样教化:古代社会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》,载《教学与研究》,2021年第1期。
《新时代“友善”价值观建构的三个理论问题——以“友善”“友爱”之辨为中心》,载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》,2018年第5期。
《在徘徊中前进的文化保守主义》,载《人民论坛》,2018年第6期。
《从词源正义看儒家伦理形态论争——以德性、美德、德行三个概念为核心》,载《南京大学学报(哲学·人文科学·社会科学)》,2017年第3期。
《儒家孝道中的性别难题——以匡章事件为中心的讨论》,载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》,2016第6期。
《儒家孝道的功利化转向及其限度——孝子榜样叙事的观念史释读》,载《南京社会科学》,2016第10期。
《道德本性谋划的儒家进路——以樊浩先生“‘德’—‘得’相通”论为中心的讨论》,载《哲学分析》,2016第3期。
《法刑事件中孔子德法互济思想观略》,载《道德与文明》,2016第2期。
《道德楷模的缺位及其发展态势》,载《唯实》,2014第10期。
《榜样之美与社会主流道德传播的主体转向》,载《南京社会科学》,2014年第9期。
《儒家“仁”德与他者的痛——“道德冷漠”问题救治的道德哲学之思》,载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》,2014第2期。
《共识与分殊: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研究述评》,载《学海》,2014年第1期。
《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、问题与趋向》,载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,2013年第11期。
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中“德行教化”理念探构》,载《江苏高教》,2013第4期。
《从“亲亲”之爱到路人之爱——儒家“亲亲”思想与现代慈善伦理通约的可能性进路》,载《江海学刊》,2012第3期。
《对儒家以“德行”教育促价值认同的思考》,载《高校理论战线》,2012年第3期。
《职业分层·伦理分殊·秩序构建——论先秦儒家“四民”说的政治伦理意蕴》,载《伦理学研究》,2011年第5期。
《知识与道德的安顿——《论语》论“学”的内在逻辑线索探微》,载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》,2011第4期。
《名分·秩序·和谐——先秦儒家名分思想的一种解读方式》,载《南京大学学报》,2010年第5期。
《“分”与“惠”的辩证——先秦儒家分配伦理的价值路向解析》,载《伦理学研究》,2010年第3期。
《秩序的伦理维度——试论先秦儒家治世之道的内在逻辑理路》,载《道德与文明》,2009第5期。
《人伦之“分”与人的存在方式——先秦儒家人性理论新解》,载《江海学刊》,2009年第1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