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授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师资队伍 > 教授 > 正文

陈继红

职称:教授

邮箱:ahong106@126.com

​个人简介

陈继红,1970年7月生。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、博导,南京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,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。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,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、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。出版专著两部,以第一作者身份在《哲学研究》《教育研究》《光明日报》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》《江海学刊》《道德与文明》等核心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,在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《伦理学》《思想政治教育》《教育学》转载。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,并担任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。获第十一届、第十六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。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,教育部首批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择优资助计划,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,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。 陈继红教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传播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主持的“仲英道德讲堂”在国内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影响,尤其是为提升中西部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研究基地”。 邮箱:ahong106@126.com

主要研究方向

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,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,思想道德建设。


开设课程

思想道德与法治,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,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


学术论文

《儒家“德行伦理”与中国伦理形态的现代建构》,载《哲学研究》, 2017年第9期。

《从“契约”事件看儒家的诚信之辨》,载《哲学研究》,2016第1期。

《情感·人伦·秩序——解码先秦儒家情论中的秩序情结》,载《哲学研究》,2011年第12期。

《朝向生命共生:儒家师生之“乐”教育学解读》,载《教育研究》,2021第1期。

《“四民”论转向与社会责任的主体建构》,载《光明日报》(理论版),2021年2月24日。

《儒家道论转向中道德主体建构的演进逻辑——以《周易·系辞上》中三个道论命题的诠释史为中心》,载《江海学刊》,2021年第5期。

《再论儒家德行伦理学:与黄勇先生商榷》,载《东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 2021年第3期。

《”大德”的历史意蕴与当代建构》,载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》,2021年第1期。

《2020年文化保守主义的新动向》,载《人民论坛》,2021第3期。

《榜样教化:古代社会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》,载《教学与研究》,2021年第1期。

《新时代“友善”价值观建构的三个理论问题——以“友善”“友爱”之辨为中心》,载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》,2018年第5期。

《在徘徊中前进的文化保守主义》,载《人民论坛》,2018年第6期。

《从词源正义看儒家伦理形态论争——以德性、美德、德行三个概念为核心》,载《南京大学学报(哲学·人文科学·社会科学)》,2017年第3期。

《儒家孝道中的性别难题——以匡章事件为中心的讨论》,载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》,2016第6期。

《儒家孝道的功利化转向及其限度——孝子榜样叙事的观念史释读》,载《南京社会科学》,2016第10期。

《道德本性谋划的儒家进路——以樊浩先生“‘德’—‘得’相通”论为中心的讨论》,载《哲学分析》,2016第3期。

《法刑事件中孔子德法互济思想观略》,载《道德与文明》,2016第2期。

《道德楷模的缺位及其发展态势》,载《唯实》,2014第10期。

《榜样之美与社会主流道德传播的主体转向》,载《南京社会科学》,2014年第9期。

《儒家“仁”德与他者的痛——“道德冷漠”问题救治的道德哲学之思》,载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》,2014第2期。

《共识与分殊: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研究述评》,载《学海》,2014年第1期。

《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、问题与趋向》,载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,2013年第11期。

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中“德行教化”理念探构》,载《江苏高教》,2013第4期。

《从“亲亲”之爱到路人之爱——儒家“亲亲”思想与现代慈善伦理通约的可能性进路》,载《江海学刊》,2012第3期。

《对儒家以“德行”教育促价值认同的思考》,载《高校理论战线》,2012年第3期。

《职业分层·伦理分殊·秩序构建——论先秦儒家“四民”说的政治伦理意蕴》,载《伦理学研究》,2011年第5期。

《知识与道德的安顿——《论语》论“学”的内在逻辑线索探微》,载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》,2011第4期。

《名分·秩序·和谐——先秦儒家名分思想的一种解读方式》,载《南京大学学报》,2010年第5期。

《“分”与“惠”的辩证——先秦儒家分配伦理的价值路向解析》,载《伦理学研究》,2010年第3期。

《秩序的伦理维度——试论先秦儒家治世之道的内在逻辑理路》,载《道德与文明》,2009第5期。

《人伦之“分”与人的存在方式——先秦儒家人性理论新解》,载《江海学刊》,2009年第1期。


学术著作

《治世的至理---先秦儒家“分”伦理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。

《儒家美德与当代青年发展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。


科研项目

1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:“中华传统美德参与新时代中国道德话语建构研究”(22BZX081),在研。

2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:“中国传统士德研究”(1414AZX017),已结项。

3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:“分”之伦理与社会和谐——先秦儒家治世之道的一种解读视角(09JYC720016),已结项。

4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:“基础”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——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视角(12JDSZK016),已结项。

5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研究”之子课题五“中华传统道德规范及其现代转换研究”(12&ZD093),已结项。


教学和科研获奖

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:《治世的至理——先秦儒家“分”之伦理研究》

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:《儒家美德与当代青年发展》